蕪湖市總工會積極探索校地企合作新路徑,與市委宣傳部、安徽工程大學合作共建蕪湖市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,創建了全國首家專門面向產業工人的思政研究機構,以“4+”模式構建思政工作“智囊庫”、思想賦能“加油站”、助力發展“催化劑”,推動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實。
一、構建“中心+基地”矩陣網絡。發揮宣傳部門統攬思政工作資源優勢、工會密切聯系企業渠道優勢、高校專業研究師資優勢、企業末端運用實踐優勢,搭建起上下聯動、內外溝通、資源共享的工作框架結構。聚集校地企三方資源,在安徽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建立研究中心管委會,整合VR虛擬教學實驗中心、素質拓展營地等場所作為研究中心思政課堂;全市30個勞動關系監測點發揮作用提供數據支持,在30家企業合作設立實踐基地,作為思政研究樣本點、思政教育實踐點、成果轉化試驗點。積極聯絡市內外專業力量,調動安徽工程大學相關學科資源協同建設,聘任中國勞動關系學院以及 3 所駐蕪高校、6 所長三角地區工科高校專家教授組成學術委員會,邀請各行各業 10 名勞模工匠擔任思政導師,壯大研究中心專業化人員構成。
二、搭建“企業+高?!被ネㄇ?/span>。建立勞模工匠進校園、專家教授進企業“雙進”宣講機制,搭建大學生與產業工人、高校與企業間的雙向溝通平臺。廣泛開展“皖若春風·送理論進企業”30 余場,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企業、進車間、進班組;抓住工科院校是產業工人“生源地”的特點,結合高校畢業季、開學季,開展“開學第一課”“青春對話勞模”等專題思政大課,引導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??圩?,該活動獲評 2023 年度全總“勞模工匠進校園”行動最佳傳播案例;融入高校勞動創造幸福教育體系,聯合舉辦“勞動教育思踐課”20 余期,讓大學生走進企業實踐基地勞動一線,在與勞模工匠、產業工人面對面交流中點亮青年學子“匠心”,使思政教育可觸可感可實踐。
三、創建“課題+論壇”研究平臺。聚焦制約產業工人隊伍思政工作重難點問題,先后開展聯合課題研究 10 余項,承接企業思政工作橫向課題 20 余項,為加強和改進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建議,課題成果獲中國政研會三類優秀研究成果 1 項、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 2 項、二等獎 1 項。邀請中國勞動關系學院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學、上海理工大學等專家教授來研究中心講學交流,通過“線上+線下”形式舉辦長三角工科院校、非公企業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工作論壇 2 場,引起較大反響。
四、筑建“培訓+指導”提升體系。堅持研學做并舉,暢通理論研究、教育培訓、指導實踐的轉化渠道。著力打造思政骨干素質提升“五個一工程”(每年一期培訓班、一冊宣講實錄集、一批微課件、一次大比武、一組微視頻),聚焦國有企業、非公企業、新就業形態等不同群體舉辦專題培訓班 3 期,開展全市工會干部業務技能競賽大比武,一批優秀工會干部脫穎而出。為 50 余家企業提供思政品牌創建咨詢指導服務,與 8 家企業建立班組學習、理論宣講常態合作機制,每年征集評選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,企業思政工作質效日漸顯現,工會干部思政引領“舉旗人”、高質量發展“助推人”、職工群眾“娘家人”作用不斷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