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蕪湖市總工會以提升職工生活品質為目標,逐步形成了“1+4+n”的工作模式,即1個核心:“職工服務(幫扶) 中心+服務職工社會基地+基層工會”的職工服務體系,四大“幸福工程”載體:“幸福工作”工程、“幸福家園”工程、“幸福生活”工程、“幸福成長”工程,整合多種社會資源形成“工會+n”一體化服務隊伍,不斷提升工會服務職工能級。
一、高位推動服務職工體系建設,構建幸福生活基石
將服務職工高品質生活需求,融入蕪湖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統一謀劃,積極爭取黨政支持,高位推動服務職工體系建設。一是大力推動職工服務中心賦能創優。利用向市委專題匯報、市政府聯席會議等,爭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市職工服務中心建設。中心設立“幫扶救助、就業創業、法律援助、綜合服務”四位一體服務體系,建有多功能培訓室、健身房、健康小屋等功能區,為全市職工打造一站式、多功能綜合服務平臺。各縣市區總工會因地制宜加強職工服務中心建設,逐步完善了“1+9”兩級職工服務中心聯動服務機制。二是整合社會資源形成“服務職工基地”。探索培育多類型服務職工基地,構建以“公益性、多元化、個性化”為一體工會服務矩陣。聯合市委組織部等21家單位,整合8種陣地資源,在全市建成862家工會驛站,同時聯合市直10部門發布6大類17項公益服務清單,實現“公益服務進驛站——關愛戶外勞動者”主題活動常態化和品牌化。聯合市文旅局、市農業農村局打造了30家市級職工療休養基地,推動療休養工作提檔升級,更好滿足職工多元化療休養需求。
二、創新創優打造“幸福工程” ,不斷增進職工福祉
以精準服務為導向,實施四大“幸福工程”,努力提升職工生活品質。一是開展“幸福工作”工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。大力推進集體協商工作,試點開展“能級工資集體協商”,截至目前,全市已簽訂集體合同2706份,覆蓋企業3129家,覆蓋職工38.69萬人。完善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會議機制,聯合開展蕪湖市勞動關系“和諧同行”能力提升三年行動、蕪湖市推進新時代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示范活動,構建和諧勞動關系“長治模式”。二是開展“幸福家園”工程改善生產生活條件。著眼職工生活工作質量,鼓勵企業升級職工之家、職工書屋、女職工陽光家園等,全市共創建女職工“陽光家園”母嬰室、托管班、心靈驛站96個、職工書屋和書吧223個,命名市級模范職工之家和小家246個,選樹市級民營企業工會工作規范化建設示范點 30 個。三是開展“幸福生活”工程提升職工幸福指數。打造職工生活關愛平臺,設立健康服務、心理關愛、婚戀交友等服務項目。市職工服務中心建立完善多元化健康服務體系,創建職工健康小屋,配備智能中醫問診機器人、減壓賦能艙等智能健康設備;打造職工“心理健康中心”和造職工健康運動服務中心,與安徽工程大學體育學院達成職工健身房共建合作協議,高校師生定期提供專業健身指導。四是開展“幸福成長”工程助力職工素質提升。建立完善職業技能教育和培訓體系,積極推進工匠學院建設,全市形成省、市、縣三級“工匠學院”體系,新掛牌設立9個分校區,打造“蕪湖工匠”系列工作品牌。廣泛開展“百萬職工大比武 建功挺進五十強”職工勞動和技能競賽,全市各級工會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4200余場,參賽職工17萬余人、崗位練兵32萬人。
三、鼓勵引導創建“幸福企業” ,擴大職工幸福半徑
以規上、限上企業為引領,推動創建“幸福企業”試點,打造幸福企業樣板。市職工服務中心、奇瑞公司、國營蕪湖機械廠先后被列為全總提升職工生活品質試點單位。海螺集團著力改革薪酬管理體系,完善最低工資、市場對標、業績目標、產業發展調整和合理增長機制,員工按職級確定薪酬水平,工資增長向關鍵崗位、科研開發和生產一線崗位傾斜,對高技能人才實行專項薪酬,實現薪酬與崗位、技能、業績和企業效益掛鉤,職工收入處于本地區本行業領先水平。5720 廠設立百萬元獎勵基金開展“五賽三創”勞動競賽,評比勞動競賽先進,先后建成全國、省市級勞模創新工作室10個,每年完成攻關和創新項目100余項,帶教徒弟30余名。